四大目标,统筹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提质、创新人才发现培育、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、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、科学教育资源集成、家校社协同育人六大行动。
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国家课程,支持学校开发高质量的科学类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,开展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实施监测;
通过集团化、城乡学校“手拉手”结对等机制,帮助生态涵养区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上好科学类课程,完善对科学类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;
建设一批“STEM”教育示范课程,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%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;
面向北京全体中小学生开展数学节、科学节系列活动,组织数学与人工智能、天文与航天等多个主题的特色夏(冬)令营,形成以“两节两营”为支撑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体系;
鼓励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,与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,支持中小学与高校联合教研。
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,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、至少结对1所科普机构(馆所、凯时网站基地、园区凯发k8、企业等)。
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参加“白名单”竞赛,引导竞赛活动与科学教育、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,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和特长。